如何解读谯周

对历史人物的解读

历史上有很多人,他们都非常有名气,当然名也分好名声与坏名声,有的名扬千古,有的遗臭万年,有的褒贬不一,但是这些人都是历史上重要的人物,是学习研究中华历史不可避免的人物。对这些人物的读解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。确实,一个人本身是多元的,对人的解读也要从不同的方向、角度进行。

谯周

三国时期蜀国的谯周,之前我对他的了解都是从别人的嘴里说出来的,没看过相关的典籍,对谯周的印象就是投降派、卖国贼。因为他力主可能还有一战之力蜀国向偷渡阴平成功的邓艾投降,在这个观点上的人对他进行激烈的批判。认为他对蜀汉亡国要付主要的责任。

今天看到了《三国志》里面对谯周的记载,个人感觉作者陈寿对谯周还是比较推崇的,作者本人也曾与他交流,受过教诲。在书中看到了谯周的一些话语,从书中记载来看他并不是阿谀投降的小人。

三国志当中有这么一段记载:

后主立太子,以周为仆,转家令。时后主颇出游观,增广声乐。周上疏谏曰:“昔王莽之败,豪杰并起,跨州据郡,欲弄神器,于是贤才智士思望所归,未必以其势之广狭,惟其德之薄厚也。是故于时更始、公孙述及诸有大众者多已广大,然莫不快情恣欲,怠于为善,游猎饮食,不恤民物。世祖初入河北,冯异等劝之曰:‘当行人所不能为。’遂务理寃狱,节俭饮食,动遵法度,故北州歌叹,声布四远。于是邓禹自南阳追之,吴汉、寇恂未识世祖,遥闻德行,遂以权计举渔阳、上谷突骑迎于广阿。其馀望风慕德者邳肜、耿纯、刘植之徒,至于舆病赍棺,襁负而至者,不可胜数,故能以弱为强,屠王郎,吞铜马,折赤眉而成帝业也。及在洛阳,甞欲小出,车驾已御,铫期谏曰:‘天下未宁,臣诚不愿陛下细行数出。’即时还车。及征隗嚣,颍川盗起,世祖还洛阳,但遣寇恂往,恂曰:‘颍川以陛下远征,故奸猾起叛,未知陛下还,恐不时降;陛下自临,颍川贼必即降。’遂至颍川,竟如恂言。故非急务,欲小出不敢,至于急务,欲自安不为,故帝者之欲善也如此!故传曰‘百姓不徒附’,诚以德先之也。今汉遭厄运,天下三分,雄哲之士思望之时也。陛下天姿至孝,丧逾三年,言及陨涕,虽曾闵不过也。敬贤任才,使之尽力,有逾成康。故国内和一,大小勠力,臣所不能陈。然臣不胜大愿,愿复广人所不能者。夫挽大重者,其用力苦不众,拔大艰者,其善术苦不广,且承事宗庙者,非徒求福佑,所以率民尊上也。至于四时之祀,或有不临,池苑之观,或有仍出,臣之愚滞,私不自安。夫忧责在身者,不暇尽乐,先帝之志,堂构未成,诚非尽乐之时。愿省减乐官、后宫所增造,但奉修先帝所施,下为子孙节俭之教。”徙为中散大夫,犹侍太子。

谯周因为谏阻刘禅喜游玩、增声乐,被贬官,可见绝对不是那种阿谀之人,为了刘禅统治也好,为了百姓也好,都是有实际行动的,所以这种人不可能是完全因为个人私利劝刘禅投降蜀国的。当然人做事都有目的,他是益州本地氏族,可能不希望在这里再有战争。

其实蜀国是否投降都决定于一个人身上,那就是刘禅,刘禅如果不投降,谁说什么都没用,所以蜀国投降了,不应该把责任推到其他人身上。中国人有个特点,那就是一把手掌握一切,你既然有了做一切决策的权力,那么做了决策后的所有不良后果就应该都由一把手来承担责任,这就是有多大的权力就有多大的责任。

引申

因为这个事情我又想起了秦桧夫妇一直背负着杀害岳飞的骂名,其实秦桧是替宋高宗背负了骂名啊,因为最终下命令杀岳飞的是皇帝,所以这个责任必须由皇帝来负责。中国古代因为要维护皇帝的名声,要维护皇帝的脸面经常把一些事情的责任推到什么贪官(严嵩)、妃子(妲己、杨贵妃)等等身上,其实目的就是一个,去掉皇帝的责任,推到下面的人身上,维护皇帝,其实这些事情最该负责的就是皇帝,没有其他任何第二责任人。

但是这些恶劣事情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,因为皇帝只是皇帝,是一个位置,皇帝不是圣人,他会有缺点,会有各种欲望。在他这个位置的人会有刻意的隐藏自己的这些爱好、欲望、弱点,但是总是会被抓住然后被利用(相互利用),最终出现各种恶果。

在这方面也有一些经典的对话记录,比如宇文泰与苏绰对答,用贪官、弃贪官、杀贪官,可谓对人性、对世态分析的极其透彻了。但是却不用在好的方面,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个人贪欲。

文章作者: 木兄
文章链接: https://muxblog.tk/2018/12/24/如何解读谯周/
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自 木兄博客